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中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 / 新闻热点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

2020年11月30日

  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性危机,实现长远发展,更好地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11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为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贡献智库力量。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华东师大的20余位知名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通道建设、风险评估、科技创新、教育认知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和探讨。论坛吸引了线上线下近500名师生的参与、交流和关注。

  华东师大副校长孙真荣教授,华东师大校友、原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薛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方创琳研究员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举行

  华东师大主动承担“育人、文明、发展”的社会使命,积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理念在世界传播。孙真荣表示,近年来,华东师大发挥在地理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学科方面的优势和力量,搭建开放包容的平台,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不断推动一帯一路与新型城镇化、中国发展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高质量的智库成果。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的讲话精神,他倡议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治理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华东师大副校长孙真荣教授致辞

  薛沛建以海南为例,介绍了“一带一路”在农业园区、科技应用、智库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以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他希望各位专家能继续深化理论研究,给予“一带一路”建设新的支撑力,并期待专家学者提供国际合作成功案例。

原上海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薛沛建先生致辞

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从政治学、地理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了全球化视角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助力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许培源教授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背景下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他认为,当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主要面临着基础设施联通度低、工业化发展水平低、国家间制度异质性等三大问题。为推进深入合作,应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合作、发展导向的原则,加强在多边投资规则、融资机制、债务可持续性机制、税收征管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等治理模式的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胡必亮教授指出,应当从高标准、新机遇、防风险等三方面推动疫情后”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疫情之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将越来越高,必须与抗击疫情相结合,服务于稳定和刺激经济的需要,推动创新发展,应对未来高度不确定的形势。与此同时,应把握疫情产生的新机遇,推动共建“健康一带一路”、“数字一带一路”、“绿色一带一路”,并通过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维护好关系、承担好社会责任、利用好法律武器等途径防范重大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钟飞腾研究员分析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含义,并建议应当将民生问题由国内推向国际,致力于解决“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民生问题。钟老师表示,国内经济驱动由二元经济转向新古典阶段、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国内转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与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当从民生问题入手,重视民生与国际安全、与利益/命运共同体、与国际项目的关系,让“一带一路”为民惠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梁昊光教授探究了“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的现状与趋势。为应对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的新形势,防范风险、服务实体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安全的重要前提。他建议通过深化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等,引资补链、引资扩链,以提升我国产业价值链建设,使资本市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探索“一带一路”合作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万青松副研究员梳理了上海与“一带一路”友城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潜在挑战,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有效路径。万老师介绍到,上海市的“一带一路”友城数量持续增长、合作机制和模式日益多样化、阶段性成果显著,但仍面临着相互需求不对等,资源投入与保障有限等问题,因此需要定位明确、强化交流、创新发展。

  方创琳研究员从地缘格局视角分析了打造图们江出海口的重大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以图们江合作为突破口,建设东北亚地缘战略通道建设的主要途径。他认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有利于打开我国东北对外合作“窗口”,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发挥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龙头”作用,服务于振兴东北战略。

  时殷弘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西南边疆省区面对的国际环境,并提出应对策略。考虑到近些年来国内关于“一带一路”的宣讲、规划和推进热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越南、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的疑虑与不满,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时应充分认识到在他国领土进行项目建设的敏感性,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持平常心、唱平常调、做平常事,切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段德忠副教授从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格局入手,梳理了“一带一路”高科技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并总结出中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特点。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科技产品结构向东亚主导进行的转变,“一带一路”域内的高科技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格局也逐渐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光富副教授以新加坡为例探索了“一带一路”国家英才教育的实践情形。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新加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多所学校实施“英才教育计划”。该计划先将英才儿童界定、甄别和选拔出来,再予以实行充实制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阎德学副教授以日本参与“一带一路”为例,探讨了中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突破口。阎老师认为,近十年来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面临着战略互信不足、民众好感下降、美国因素影响等三大挑战的同时,中日发展应把握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携手共襄盛举等三方面重大机遇,推动中日关系向好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鸿武教授从非洲发展瓶颈与潜力入手,分析中非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并提出中非合作应推动创新发展和智库建设。他认为,非洲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复杂交织,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贫困人口、粮食安全等问提将进一步恶化。为此,中非合作应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同时,中非双方应增加智库交流,以增进彼此了解,共同为中非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刘承良教授探究了21世纪以来中美经济权力空间动态性与异质性。他从国际投资和贸易两方面构建的经济权力模型分析得出,中美两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由美国独领全球逐渐转变为中美两国东西并立,特别是2013年以来两国在全球的经济权力领域开始反转,反映出中美在经济领域愈加激烈的竞合态势。

多学科交叉,为“一带一路”研究赋能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睿山研究员利用事件感知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感知和认识。应用twitter、gdelt和文献等3种大数据分析途径发现,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对“一带一路”呈中立并积极的态度。为了增强“一带一路”的国际接受度,他建议从由外向内的视角利用媒体引导好国际舆论,通过科研手段评估“一带一路”的贡献,并建立详细完整的“一带一路””数据库,以便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阮光册副教授通过境外舆情报道与数据,分析了境外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基于数据库构建及相应的内容分析、主题聚类和信息源识别研究得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推动形成的共识往往成为境外主流媒体关注“一带一路”的转折点,但不同媒体的关注领域有所差异,甚至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发生一定的变化,对开展话语传播研究极具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胡志丁研究员从地缘政治学的视角提出了国别地缘风险评估方法,并简单分析了“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风险。他表示,地缘位势这一概念可以用于分析空间-权力视角下国家权力在不同空间的大小。他应用这一方法分析得出,近十年来,中美两国在中国周边的地缘位势已不相上下,地缘风险较高;并以缅甸为具体案例,提出了“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研究的新思路。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杜德斌教授作大会总结

  四场报告结束后,杜德斌教授用“三高”和“三多”总结评价本次论坛:从多学科、多视角和多尺度的思路出发,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展示了高水平与高质量的报告内容,为参会老师和学生奉献出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七年来,“一带一路”由构想倡议转化为高质量的合作机制。从举办进博会到共同应对新冠疫情,从拓展国际朋友圈到促进国际社会低碳绿色发展,“一带一路”正逐渐成为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推动着中国更快地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对此,杜德斌倡议更多学者、学生投入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助力中国未来的稳步发展与科学实践。


文|符哲琦 李春兰 张喆 图|邵兴仁 吴楚湘 来源|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 编辑|郭文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