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改革”和“发展”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两大主题。为进一步总结和展示好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校报特开展“十二五”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华东师范大学“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总述
回眸“十二五”共谋“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校瞄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破难题,积极发挥底蕴丰厚的文化优势、地处上海的区位优势、开放办学的先发优势、教师教育的特色优势,着力推进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各项事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持立德树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提升。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引导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培养制度体系,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完善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得到推进。修订学校章程》,制定实施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完善学术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推动教授治学。推进学部制改革,成立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优化管理机构设置,推进大部制改革,推进人事、财务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开展教学科研实体单位年度考核。成立校友总会和发展咨询委员会,加强与社会互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整合学生工作机构,成立学生工作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健全教学评价和激励表彰制度,在全国首设教学贡献奖。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以孟宪承书院为试点的书院制改革。加大研究生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行、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的学位授权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突破,研究生质量稳步提高。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实力得到加强。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推出“双百计划”,完善“晨晖计划”,为青年教师铺设更多成长台阶。启动教师分类管理,优化职务评聘和聘期考核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激发不同类型教师的创造活力。修订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完善海内外公开招聘程序,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畅通职员发展通道,完善职员职级制。健全教职工培训进修制度,成立高级研修学院,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水平得到提升。启动一级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学科集群发展战略。完成“985工程”建设三期验收工作,探索学科管理与资源分配新模式。成立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等跨学科研究机构,培育大数据、城市研究、教育宏观政策等新兴交叉学科。建立教师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等,增强教师教育引领力。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对接国家社会重大需求,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在重大成果凝练、基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进展。重大项目立项数和科研成果获奖数保持增长势头,自然指数排名稳步提升。设立思勉原创奖,引领高校社科评价机制改革。初步完成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建设,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入驻,中北、闵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初步建成。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特色优势得到显现。推动成立上海纽约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共建脑与认知科学等五个联合研究中心,建立教师双聘机制。深化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和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建设,成立“上海-海法国际研究中心”、“亚欧商学院”等。国际留学生质量稳步提高,11所高校和机构注册入驻国际教育园区。成功申办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举办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成立国际汉语教师学院,学校建立的孔子学院增至8所,承办第10届孔子学院大会。
完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经费不断增长,资金资源筹集能力增强。闵行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建成音乐厅、文脉廊等文化设施,完成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三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修缮工作。优化校园绿化,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加强图书档案文献体系建设,完善面向师生的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教学科研区域免费上网,基本完成闵行校区标准化考场建设。推进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建设,环中山北路校区优质教育资源带初步形成。
■ 华东师大“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系列专题
来源|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