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八 文化建设篇:以一流大学文化 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八 文化建设篇:以一流大学文化 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中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凯发唯一官网登录 / / 发展聚焦 / 正文

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八 文化建设篇:以一流大学文化 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2018年03月03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具有华东师大风格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以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和目标。

  过去五年,学校层面、各学部院系和各职能部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致力于培育具有师大风格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文化建设向多元化、纵深化和规模化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

弘扬创新传统文化

  我校文脉源远流长,尤其人文主义传统更是驰誉校园内外,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强调“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进取精神,注重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同时又探索将中华文明的优秀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实践,其“国学工作坊”以弘扬国学为主旨,以“乐道·习礼·尚艺”为理念,跨学科、多维度地推广气象高雅、意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书香年华”系列讲座,邀请文史哲艺的专家学者来做相关讲座,2015-2016年共举办讲座26场。每年举办“啡常时光”,由胡晓明馆长讲解,从先秦诗书、六朝小品、唐宋书法、元人绘画开始,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馆藏资源,并与学生探讨“读书与生活”“国学与修行”以及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问题。还长期举办人人写春联、“家书家训”主题展、“海派剪纸”图片展、“曲学南化与昆曲清唱”展等活动,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该项目荣获“2015-2016上海教育系统校园文明文化建设优秀项目”称号。

  各院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形式探索和文化实践,共同推动我校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比如社会发展学院的“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项目,每年举行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为主题的四大活动。我校是全国最早开展传统节日校园传承活动的高校,逐渐形成了“华东师范大学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外,外语学院的“尚义书会”、政治学系的“青思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飞翔鸡汤”等,以演讲、辩论、观影、读书沙龙等方式,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与践行。

  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既离不开人,也服务于人的发展与自我建设。正是基于这种考量,我校团委推出了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感动师大·青年学子”人物评选活动,聚焦于发现培养校园青年典型,传承师大精神,在师生群体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和榜样力量。本学期学工党委还举办了“学生科创”“经典阅读”“大学美育”三场校园主题日活动,通过集中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完善人格和责任感的空间。

“往回看”与“向前走”

  如果说上述文化实践主要还是将中国传统与现代生活实现内在融合的话,那么以档案馆等机构为主体的挖掘我校人文历史内涵、多元展现我校学术传统的举措,更是将文化实践的目光从宏大主题转向了对师大文脉的发掘与整理。档案馆自2013年承担“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档案”项目,旨在抢救学校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脉,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该项目已取得丰硕成果。出版《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第一、二辑),举办《丽娃记忆人物实物展》《王智量教授手稿、画作捐赠仪式暨学术生涯展》等,增进了师生和校友对学校的情感,在汲取百年文脉传承的文化养分中,提升了校园文化自信。同时,档案馆创新档案工作形式,建立口述档案“活档案”,把师大记忆编辑成像,编撰成册,不仅丰富档案门类,扩充学校历史,而且对师大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该项目荣获2016上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案例。此外,我校还编撰出版《大夏文萃》《光华文萃》《大夏大学:9090人》《光华大学:9090人》《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史书籍,推出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校史系列动画片,深化校史校情教育。学校还推进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了校园公共文化的打造。

  各学部院系也积极开展史料整理和前辈学者纪念活动,激活每个院系已有的人文学术与科学传统,让现有的学术创造和文化探索能够建立在一个更加稳健的历史基石之上。比如哲学系冯契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和地理科学学院周淑贞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哲学系通过修订出版《冯契文集》、举办“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哲学自信”国际学术研讨会、协助上海电视台“大师”栏目组拍摄纪录片《冯契》等活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哲学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学校积淀的精神财富。地理科学学院通过整理、出版《云天识玄机——周淑贞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举办周淑贞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大气科学学科发展论坛,促进了大气科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引进来”与“走出去”

  我校文化建设还注重将“引进来”“走出去”实现内在结合,着力打造一批中外合作品牌项目,搭建中外师生的学习交流、文化体验平台。比如我校组织高水平文化论坛和文艺演出,就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当下意义,是对我校师生的心灵建设与艺术滋养。高水平文化品牌“杏坛高议”和“大夏舞台”两大文化项目,有力提升了我校文化活动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杏坛高议”以邀请国内外卓有成就的科技、文化艺术名人进行讲演的方式,着力为师生打造陶冶高雅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文化大餐”。2012年以来,我校先后邀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知名作家毕飞宇、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等10多位名家做客“杏坛高议”。

  而“大夏舞台”重在高雅艺术欣赏,发挥高雅艺术培育高雅人格的作用。它以“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为主,学校自办的高水平演出为辅,每学期演出4-6场,先后引进德国慕尼黑室内乐团、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英国女王近卫军乐队、国家京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的演出,受到广大师生热捧。每年“五月广场音乐会”吸引了在校师生及闵行市民前往观看,成为享誉校内外的知名品牌。此外,加拿大著名笛子演奏家ron korb与我校师生合作演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也促进了各国各校与我校的互动交流。

  文化建设除了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出校园,走出上海,走出中国,也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跨国、跨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2013年至今,我校应邀参加十多次海外文化演出与比赛,包括2013年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大专华语辩论赛之世界精英邀请赛、奥德“中国音乐文化节”;2014年校艺术团赴拉脱维亚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2015年音乐系赴美参加辛辛那提大学“诗人之乐”合唱音乐会;2016年校艺术团赴俄参加“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2017年音乐系师生表演团赴俄友好学校举办音乐会等。同时,受国家汉办委派,五年间我校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先后三次组织学生艺术团参与汉办“三巡”活动赴海外巡演。为配合我校合作孔院纪念活动,孔院办还于2014年与2017年两次组织音乐系教师室内乐团组赴美交流表演。

  首创于2007年由国际教育中心主办的国际文化节也是我校推进国家文化交流的亮点工作之一。它至今已举办了十届,是沪上第一家也是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盛会,在沪上高校及国际教育领域均享有盛誉。

  最美的风景是人,而最值得回味的是文化,人心需要滋养,而文化需要建设。过去五年,我校文化建设精彩纷呈,成果喜人,而全校师生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一座拥有最美风景和最灿烂文化的优雅学府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田波澜 来源|新闻处 编辑|李紫窈 编审|吕安琪


网站地图